金属罐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金属罐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下关考古发现驳岸遗址_[#第一枪]

发布时间:2021-06-07 15:07:41 阅读: 来源:金属罐厂家

明代遗址现场

“我认为这处考古工地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关系。”昨天,江苏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赵志刚在热河路西侧考古现场推测。南京文物部门基本判断遗址是明城墙护城河的堤岸,保护方案正在规划,而护城河所在,就是现在的热河路。

考古现场

不同年代房基叠压,有人工驳岸

考古工地在热河路西侧,目前有蓝色的铁皮围挡。据了解,文物部门已经介入一段时间。记者看到,现场被切割成十余个探方,在探方内可以看到直径约1米的砖井、青砖制成的排水沟及大量木桩,往西走,能看到城砖、青石条垒砌的基础,这些基础纵横交错,上下叠压。细细看去,城砖有大有小,有的城砖大小颜色和明城墙上的城砖相似。

陪同记者一同前往的专家赵志刚称:“这些应该是房子的基础,因为从古至今,这里一直有房子,而后代不知道前代有房子,所以出现了房基相互叠压的现象。比如这是一条青砖走廊,但走廊上面却有木桩作地基,就是后代房屋直接建在前代遗址上。”

考古工地最显眼的则是两道南北走向、位置呈东西平行排列的砖墙。“这是典型的人工驳岸,相互叠加使结构比较坚固。”作为一名郑和研究专家、船舶史专家,赵志刚这样告诉记者。同时,东侧砖墙的一段发现由青砖铺设的台阶也很显眼,赵志刚称:“这是一处船只停靠的接驳点,可以想象当年人们迎来送往的景象。”

赵志刚认为,遗址东边应该是条河,由此,他给出了船只由长江进入这条河,再进入南京内陆的设想,因此进一步推断此处可能是明税收部门龙江关遗址,且与郑和下西洋有关。

专家推测

也许是郑和下西洋起点龙江关

看位置

距离静海寺原址、天妃宫原址很近

在去考古现场之前,赵志刚先带记者来到了静海寺纪念馆。他介绍,眼前这块天妃宫碑基座,全名为“御制宏仁普济天妃宫之碑”,是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归来为了酬谢海神妈祖的保佑,奏请皇帝而立,“这块碑座是原地保护的,也就是说,天妃宫的原址,应该比复建的天妃宫要偏西一点儿。那么,静海寺的位置,就应该再往西去一点儿,在现在的‘大观天地’,距离考古现场,也就一条马路的宽度”。

赵志刚展现了一张古代《郑和航海图》,“你们看,这依次是天妃宫、静海寺、龙江关。地图上还有一句话‘自宝船厂开,船从龙江关出水,直抵外国诸藩国”。

赵志刚认为,从位置上看,考古现场的建筑遗址,也应该与郑和下西洋有着密切关系。赵志刚还表示,南京龙江的地名,就从这个“龙江关”而来,但位置偏移了不少。

看形制

有厢房、地窖,排水沟极为讲究

从目前的考古现场来看,赵志刚认为,这处建筑的形制不似普通民居,“这边有口井,旁边有两个地窖储藏东西。地窖,就相当于古代的冰箱。”考古现场有大量木桩,赵志刚认为,如此密集的木桩,也应该是官家建筑才有财力做到。他再指着一处排水设施给记者看:“这个排水沟做得极为考究,是专门烧制的瓦,而不是找几块普通砖瓦拼接。”

遗址的东边,青砖一层层垒砌,高低错落组成台阶,赵志刚称有两种可能,“或是为了便于上下船,也或是为了迎接贵宾来临。把宾客从此处迎上来,进入到一个官家的、比较富丽堂皇的临水建筑”。

看痕迹

曾有过一场大火,应堆放过易燃物

对于此处应为官家建筑,甚至就是重要税收机关——龙江关的推测,赵志刚还有一个证据,“这些木桩都有烧焦的痕迹,下面全黑了”。赵志刚掀开覆盖的塑料布,露出一段坑洼墙面,“这场火很大,留下了厚达一米被火烧过的痕迹。”赵志刚称,一方面史料上记载,明朝的时候,下关一代的税收机构,确实着过一次大火,而且是毁灭性的。另一方面,他认为,引起这么严重的火灾,是因为有大量可燃物的堆积,“比如棉布、柴炭、木料等”。

赵志刚表示,“明初一开始实施的税收制度是‘竹木抽’,就是实物税。比如三十匹布,就抽取一匹作为税收。”因此,赵志刚认为,只有像龙江关这样的税收部门,才有可能堆积了这么多的易燃物。

是驳岸遗址 黑木桩或是防腐措施

文物部门回应

目前考古已接近尾声,记者了解到,近日南京文物部门为此专门召开了考古报告会,初步认定此处为驳岸遗址。相关负责人表示,从考古现场来看,目前没有发现明早期的文物,虽然史料记载龙江关确实在这一区域,但它有多大?具体位置在哪里,还不能确定,所以,他们排除了龙江关的可能性。

另外,关于黑木桩,考古人员给出了另一种解释:“这些焦黑的木桩,虽然不排除有经历过火灾的可能性,但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性,这是古人的防腐措施。我们现在都用钢筋水泥,古时没这个条件,为了防止木料受潮腐烂,往往在打基桩时,先用火烤一下木料,使其脱水碳化,这样木料就更耐用了。更何况,这些房屋紧靠着水,湿度很大,就更需要火烧脱水法来防腐。”

与赵志刚的推测相同的是,考古报告会上,认定了遗址东边是条河。一位参与了专家论证会的专家介绍说,清末之前,钟阜门—仪凤门流淌着一条宽60到80米的古河道,把天妃宫、静海寺都包裹在里面,一直绵延到现在的建宁路。但如今沿途都是建筑,能找到的就是如今这段明城墙的护城河驳岸了。相关史料也记载着,1914年,这条护城河开始被填河筑路。1935年按《首都计划》要求与规划命名为“热河路”。

也就是说,这次的考古证实,热河路,原本真的就是一条河。一位地名专家昨天表示,热河路带一个“河”字,没想到原本真是条河。而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进香河路上,其前身就是进香河,后来填平成为道路。

南京市文广新局专家介绍,这处护城河驳岸遗址,对展现南京明城墙历史信息非常重要。因此计划原址保护展示,“凡城必有池。明代筑城时,以天然的山体、水体为屏障,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城池系统”。

赵志刚建议,文物部门在未来工作中可以有意识地寻找龙江关的确切位置,此外,还可以选址建造船舶博物馆、郑和七下西洋纪念塔等,“如果南京能够把海洋文化整合打造好,所产生的影响力是国际性的。”

混凝剂批发

中英文标签机价格

板式冷却器

封口包装盒价格